搜疾病问医生,全国专科医院健康咨询及预约平台

毕节和美妇产医院

(非医保 专科)
  

让法治力量护卫和美毕节

毕节和美妇产医院  2017-02-15 21:44:52

“不学不知道,学懂吓一跳。没想到用QQ、微信乱发假信息也是违法的,今后做事情都要多动动脑筋,先想想合不合法。”织金县三甲街道村民代天禄听了来村里进行法制宣传的街道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条文解说后说。而工作人员给他讲解的,正是经过宣法小组精心编制、很接地气的《农民工普法手册》。

这样的场景在毕节城乡的社区、街道、学校、乡场随处可见。

“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正明显地在毕节社会治理中得到强化。学法、守法、用法正逐步成为全市公民的一种自觉。

■ 走出一条“路”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兴邦之支柱。

要践行“两新使命”,要实现“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任务,要完成“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战略,加快依法治市步伐,突出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保障和支撑作用,显得重要而紧迫。

那么,毕节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管用”的法治创建之路?

这条路,一头连着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一头连着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与召唤。

2014年11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施行。

2014年12月,中共毕节市委一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毕节实际,对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努力开创依法治市的新局面等方面作了部署,开启了毕节全面依法治市的新征程。

2015年11月14日,省委召开“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省委书记陈敏尔批示强调,毕节要扎实推进“法治毕节”创建各项任务,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维护公平正义,造福人民群众,为毕节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法治贵州建设探索有益经验。

——在省级层面,将毕节列为创建试点,为“法治毕节”创建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5年11月17日,毕节市委召开“法治毕节”创建工作推进会,对创建“法治毕节”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实施重点作了明确和部署,奏响了“法治毕节”创建的“集结号”。

使命在心,任务在肩,毕节市以“六大工程”(法治政府建设工程、公正司法天平工程、全民守法宣教工程、实施法治惠民服务工程、生态文明法治工程、实施法治监督检查工程)为“箭”,拉开“法治毕节”创建之“弓”,各级各部门“拧紧”法条,积极探索,依法治市的步伐铿锵有力。

时至目前,“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已进入到第二阶段,各项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同时,毕节结合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和在农家”创建工作等活动载体,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往横向、纵向不断推进和延伸,向基层最末端渗透,引导形成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而广大群众也真切感受到了法治建设带来的新风貌新气象。截至目前,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现行命案均同比大幅下降。333项创建任务已完成123项。初步探索形成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四轮驱动”模式、毕节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七个起来”新载体、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八坚持”、七星关区信访事项公道评说机制、金沙县涉校矛盾纠纷调处、百里杜鹃“群众会+”群众工作模式等典型经验。

■ 铺就三道“轨”

“如果把国家发展比喻成动车飞驰,法治就是铁轨;如果把治国理政比喻成建桥筑楼,法治就是支撑。” 当法治成为根本遵循,执政方式就会更加规范、更加有序。

“法治毕节”创建中,法治政府建设工程是“六大工程”的“领头方阵”。毕节市各级政府按照“一表两单”要求,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依法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大力推行“互联网+”阳光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

市、县、乡三级行政机关“三条轨”衔接互动,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启动“法治乡镇长”创建工作、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全面推进权责法定化、公开化,全力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筑牢行政权力“制度笼子”。

在金沙县鼓场街道,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团队——鼓场街道法律服务顾问团。这个服务团由7名县内资深律师、优秀法律工作者组成,为辖区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当地政府购买这个团队的法律服务,强化了法治服务效率,社会效果得到了领导、专家和群众的点赞。

“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仅靠司法所几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鼓场街道探索整合社会法律资源推动法治创建,非常对路、非常实用,为破解基层政府法治工作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金沙县委政法委的负责同志说。

今年以来,这个法律顾问团共参与相关决策会议30余次,提供有效指导意见3条,参与讨论制定或修订了《作风考勤管理办法》《“三留守”人员清理排查、精准识别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信息采集三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各类制度、方案8个,让依法行政始于设计、贯彻始终。

百里杜鹃管理区针对当前农村群众思想多元化、干部群众工作方法僵化等实际,探索出“群众会+”工作模式。把群众会作为贯彻落实政策、统一群众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的基本手段和工作平台,通过“群众会+思想政治教育”、“群众会+法治毕节创建”、“群众会+纠纷调解”等多种形式,实现群众会与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机融合。“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充分利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等场所和群众赶集、操办红白喜事等时间段灵活组织群众会,专门讲法制故事,宣传法律法规,让群众知法守法。同时,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召开小型群众会,约上当事人双方的亲戚朋友一起帮助劝告,提高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率。

截至今年上半年,毕节市行政败诉率下降至4.9%,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52.4%,居于全省最高水平。全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转变观念,亲自出庭应诉,以案说法,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

■ 盯防六个“点”

长期以来,“命案防控、禁毒工作、公共安全监管、非访突出、舆情导控、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是我市司法、行政工作中的短板、难题。

“法治毕节”创建以来,各部门联系更加密切, 瞄准难题,各个击破:命案持续下降、毒情形势持续好转、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15年5月13日,七星关区市西街道在天河社区打造完成全区第一个禁毒教育基地,免费对市民开放。截至目前,接待了千余名参观者,其中有学生、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

“每次参观者们参观完后,都觉得很震撼,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也更加清楚了。”七星关区天河社区支书周海燕对记者说。

这是市西街道办事处针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较大,参与社区禁毒工作人员少、警力不足等实际,着力夯实禁毒工作基础的举措之一。与此同时,这个社区还在辖区以吸毒人员带着变好的心态重归社会为目的,做了诸多探索。

七星关区信访事项公道评说的探索创新经验,今年以来引起了各类媒体的关注。翻开评说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评议时间、地点、人员以及评说过程。据了解,为破解信访积案多、上访老户多等难题,七星关区委、区政府通过认真调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引入第三方参与信访事项的处理,规范评说流程,设立专门的委员会、主持人、评说员、记录员、评说室,探索出了信访事项公道评说机制,矛盾纠纷实现了就地化解,而且“反弹率低”。目前,已评说的42件信访疑难积案中,推动解决了11件有合理诉求的信访事项,其他31件信访事项通过评说后,当事人主动放弃了过高或无理的诉求,接受了评说结论。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命案防控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八类暴力性犯罪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未发生有影响的群体访以及个人极端行为,有效维护了全市信访正常秩序;全市禁毒工作全省综合排名第二,破获部级毒品目标案件2起,省级毒品目标案件6起,摧毁了一个特大跨国贩毒团伙,有力震慑了毒品违法犯罪分子。

■ 管好几个“群”

毕节重点特殊人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等)基数较大,服务管理任务艰巨,一度成为制约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形象的突出“短板”。

自“法治毕节”创建以来,全市加大对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坚持“六项工程”建设多元化,注重党委政府主导,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参与投入“三个一块”,加大投入。同时,运用大数据思维抓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着力建立和完善毕节市综治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特殊人群“云”。注重分类帮扶,关爱到位、扶持到位、救治到位,着力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抚慰、权益上保障。

在七星关区第十七小学,该校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五四三”安全教育管护工作模式,实现了“三无”(无案件、无事故、无失踪)目标,老师每天在上课前一分钟对学生到位情况进行清查和放学前一分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让阳光少年们把安全知识谨记于心。

为加快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困境儿童分类救助机制,并通过探索创新“七长双线九平台”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护救助;建立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台账,落实留守儿童监护责任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各类特殊群体得到有效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涉及特殊人群的案(事)件发生。

黔西县林泉镇强制戒毒人员罗某,在送戒毒机构途中患病严重,医护人员及时将他送进关爱医院。经过医院2个多月的治疗,罗某已经能下地正常活动。对管理人员无微不至的管理和救治照顾,罗某感激万分。

“关爱医院给了我儿子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也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罗某的母亲感慨地说。

关爱医院有效解决了此类人员的管理难题,同时,公安的“五项检查”都在这里进行,有效消除了“五项检查”执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让基层一线执法单位和民警真正享受到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所带来的快捷服务,也让法治惠民的落实找到了一个“抓手”。

目前,七星关、黔西、金沙、织金等8个县(区)的关爱医院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关爱医院实现全覆盖。

以下一组数据,直观反映了全市全力推进特殊人员服务管理“六项工程”的决心和力度。

截至目前,毕节市已建11所精神病院,实现重性精神病患者救治全覆盖;建成62个阳光工程企业(吸毒人员集中安置基地)、8所育新学校、4个青少年教育保护中心、10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12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站、1765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点。

……

■ 书写一个“和”

走进纳雍县五一村,一栋栋极具特色的民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各家院坝里整洁有序,四周鸟语花香,邻里和睦,一家有事全村帮……五一村人的幸福生活不仅是青山绿水好风光,更是安宁和美的好心情。

五一村的美丽是毕节市实施全民守法宣教工程和实施法治惠民服务工程的一个缩影。法治正是守护这份和美的坚盾。

五一村村支书周健介绍,五一村将“法治”作为乡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村里有一支由12名普法志愿者和5名普法宣传员组成的普法宣传队,同时承担着普法和治安的任务,村支书、村主任带头担当治保员、调解员。

法制宣传是五一村“夜校”的必设课程,户户发放法律法规图书读本,实现了接受教育群众全覆盖。同时,五一村还利用大喇叭在每天早晚各播放法律知识1小时,教大家学法、守法、用法。

此外,该村还成立了警务室,配有警务助理1人,负责值班巡逻、矫正帮教,全村近几年无刑事记录,社会治安良好。2015年以来,五一村产生守法户等星级文明户45户。

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让法治的力量护卫和美毕节。

我市以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法治毕节”为统领,以深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以加强群众工作为主线,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关键,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民生福祉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和动力,积极探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引领“法治毕节”创建的新路,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6年8月10日,毕节市“法治毕节”工作推进会暨“和在农家”创建启动大会再次发出了“开展‘和在农家’创建 、提速‘法治毕节’进程,为加快建设幸福和谐新毕节提供坚强保障”的动员令,“法治毕节”创建工作正翻开崭新的篇章。

【申明:文章由第三方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章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请发邮件至tousu@soujibing.com,我们将会按时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