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疾病问医生,全国专科医院健康咨询及预约平台

乌鲁木齐药业集团附属医院

(医保 专科)
  

抑郁症和多动症存在的意义?

乌鲁木齐药业集团附属医院  2021-07-01 17:43:55

  抑郁症和多动症存在的意义?乌鲁木齐药业集团附属医院带你看看抑郁症和多动症基因究竟是怎么回事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在中国发病率约为3%-5%,也就说每个50人的小学班级中可能存在1-2个ADHD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为多动症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常见于学龄儿童,但是有70%的患儿症状一直持续在青春期,30%-50%持续到成年期。对孩子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消极的影响。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二、携带多动症相关基因会让人更优秀?

  一些携带多动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并没有患上这些疾病,反而比没有携带这种突变的人更优秀。这个看起来离经叛道的推论,不但违反了常识,还打破了许多科学理论,不过它并没有立刻被丢入废纸篓,而是掀起了一股行为遗传学的热潮。

  研究学者在研究基因和环境的交互时发现,一些携带多动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并没有患上这些疾病,反而比没有携带这种突变的人更优秀。后来,类似证据不断涌现。许多研究表明,让人容易罹患精神疾病的基因,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健康、更快乐、更成功。这就像是一句歌词: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后发现,那些携带了多动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如果早年成长在恶劣的环境中,那么就更可能最终发展出相应的精神疾病。但是,这些高风险人群如果成长在相对正常的环境中,则不容易罹患相关精神疾病,甚至还可以比别人发展得更好。

  三、几个关于抑郁症与多动症的经典研究

  2004年,荷兰莱登大学的学者扛着摄像机进驻到2000多个暴躁逆反的1-3岁幼儿的家中。这些熊孩子经常哭闹大叫,喜欢发脾气丢东西,不听父母的话。

  许多研究发现,在这个年龄段展现出这类行为的孩子往往日后学业不佳,并很可能发展出反社会倾向。而这种行为,和一个名为 DRD4 的基因有关。DRD4 基因也叫多动症基因,它的某个突变会让携带者成为多动症高风险人群,表现如上所述。但是, 在对这些家庭的儿童和父母的基因以及攻击性进行研究后发现,只有在遇上冷漠严酷的母亲的情况下,携带 DRD4 突变的孩子才会表现出暴力行为。光有冷漠的母亲,或光携带 DRD4 突变本身不会让一个孩子变得更有攻击性。

  更重要的是,DRD4 这个基因的突变不仅和多动症和霸凌行为有关,也和热爱探索和寻求奖赏的个性有关。

  多动症与热爱探索,一个硬币的两面?

  把携带高风险 DRD4 突变的孩子交给一个善解人意的母亲,结果会不会不同?

  为了证实这个设想,在8个月的时间里,研究人员造访了其中120户家庭,拍下了他们的育儿片段,然后把这些片段剪辑成育儿培训视频,供其他母亲学习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

  比如,一些熊孩子在母亲给他们念书之后,表现得很愉快,这样的片段让其他母亲知道,给孩子念书可以缓解他们的敌对行为。

  研究把157个有暴力行为的1-3岁儿童的家庭分成2组,其中一组的母亲观看了这些共情指导视频;另一组没有接受任何指导。在这样干预了18个月后,2组原本相似的家庭出现了分化。那些携带多动症基因突变,并且母亲接受了共情培训的孩子的攻击性下降了27%,下降程度超过那些低风险型基因突变,或者母亲并没有接受育儿指导的儿童。这项研究发表在2008年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目前被引用了超过450次。

  在另一项研究中,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心理学家 Ariel Knafo 也对携带高风险 DRD4 突变的3岁儿童进行了研究。

  在实验里,研究者假装不小心撞到了膝盖,还弄丢了娃娃,借此来看看这些3岁的孩子会不会过来帮忙或者安慰自己。结果,那些携带多动症基因突变,并且母亲冷漠的儿童对“痛苦”的研究者无动于衷;意外的是,那些最乐于助人的孩子也携带这个突变,不过他们有热心体贴的母亲。

  再来看看成年人身上的研究。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 Shelley Taylor 研究了携带 5-HTTLPR 基因突变的人是否更容易患上抑郁症。5-HTTLPR 基因和大脑中的血清素(一种和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有关,它有3个等位基因,其中一个容易让人患上抑郁症,但一个却可以对抗抑郁症。

  在这项研究中,那些携带抑郁症高风险等位基因,并且最近半年生活压力很大的年轻人的确出现了更多的抑郁症状。但是,那些抑郁症状最少的人也携带着相同的等位基因,只不过近期的生活压力更少。这些研究催生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类发展理论——差别易感性假说。

  四、蒲公英与兰花

  差别易感性假说指出,一些人就像蒲公英,一些人就像兰花。

  蒲公英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好养活,人行道的缝隙或者沃土都不成问题。蒲公英型孩子对养育条件并不敏感,不会出大岔子,也少有惊人的成就。亚利桑那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 指出,瑞典人的文化中就有“蒲公英型儿童”的说法。这些蒲公英型孩子就是我们口中的“正常的”、“坚韧不拔的”、粗放型管理的孩子。

  但是一些孩子却像兰花,他们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正常发展,对环境有苛刻的要求。在不适宜的环境里,这些孩子的恶行就会暴露,甚至变本加厉。但是一旦得到适宜的环境,兰花绽放的花朵,足以让蒲公英黯然失色。

  换言之,兰花型孩子展现出了极强的可塑性和弹性,但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韧性不足。蒲公英型孩子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和韧性更强,但弹性和可塑性不足。

  你无法强迫一个兰花型孩子展现出韧性,因为可塑性和韧性本来相悖,放大环境的影响是兰花型孩子的天性。你要做的,是给予他们适宜的外部条件。

  2010年发表在《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上的一项对罗马尼亚孤儿的研究提供了支持。这项研究发现,在进入了高质量领养机构后,那些携带高抑郁症风险的 5-HTTLPR 突变的孤儿的变化最大、获益最多。

  “蒲公英-兰花”理论解释了过去关于疾病的主流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既然多动症对本人、家庭和社会有那么多危害,为什么它们没有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被淘汰?

  因为疾病基因突变,或许能在肥沃的土壤中开花。世界是无法预测的,未来并不可知。在艰难时期,物种的延续需要韧性强,但弹性弱的蒲公英型;但是在重大变革时期(如战争、移民、技术革新),则需要兰花型来推动进步。

  乌鲁木齐药业集团附属医院位于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昆明路363号(肿瘤医院对面100米。是新疆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联体医院,院训为“医道从德、术业求精”,坚持视人如己、止于至善的价值观,坚持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坚持厚于德、利于器、精于术的临床研究型专科医院道路,尊重患者、敬畏生命、务实求真、精益求精,引进一流设备,特聘全国专家,为新疆地区患者解决看病难问题,满足广大患者的看病需求。

【申明:文章由第三方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章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请发邮件至tousu@soujibing.com,我们将会按时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