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科医院健康咨询及预约平台
  
首页 > 按疾病找医院 > 小儿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小儿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相关知识

概述: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antitrypsin deficiency)是以婴儿期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进行性肝功能损害和青年期后出现肺气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有家族发病史。

(一)发病原因

本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α1-AT是一种多肽糖蛋白,分子量为5.2万,在肝细胞中合成,分泌并释放至血清中,维持血清正常水平,其正常血清浓度为1.5~2.5g/L,新生儿偏高为2.7g/L,它是血清α1-球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α1球蛋白的80%,此酶属于蛋白酶抑制系统(protease inhibitor system,Pi系统),它能抑制胰蛋白酶(trypsin),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凝血酶(thrombin),糜蛋白酶(chymotrypsin),嗜中性白细胞弹性硬蛋白酶(neutrophilelastase),以及细菌死亡后所释放出的蛋白溶解酶等,在炎症,组织坏死或损伤时,血清浓度可代偿增高2~4倍,用以清除过多的由各类细胞和细菌所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以保护正常细胞不受此类蛋白溶解酶的损害,目前了解Pi系统至少有33个等位基因型,M是最常见的基因型,正常人群中以PiMM型最多见,在美国大约95%的人是PiMM表现型,其血清α1-AT含量基本正常,纯合子PiZZ型最少见,其血清α1-AT严重缺乏,低于2mg/ml(仅为正常值的10%~20%),血清α1-AT明显缺乏是由于分子的C端第53位点上的赖氨酸被谷氨酸置换后,影响α1-AT纯合子在婴儿期即可出现梗阻性黄疸,中间表现型PiMZ,PiSZ,PiMS等型的血清仅α1-AT可低至正常的40%以下,一般不伴有肝脏病。

(二)发病机制

α1-AT减少程度与肝和肺部疾患发病情况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从患儿的肝组织活检中可见早期出现肝细胞坏死,门脉周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胆小管和结缔组织增加,晚期则有严重的纤维化和肝硬化,特征性的改变是无论临床出现肝病征象与否,肝活检用PAS染色时,在肝细胞内都可见到耐淀粉酶的嗜酸颗粒和玻璃样变物质,尤以门脉周围最明显,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这些颗粒位于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现经多方面检查证实它是与α1-AT相似的糖蛋白,在化学组成上与正常α1-AT的区别是缺乏唾液酸基和糖基,关于肝细胞内堆积的α1-AT颗粒与肝病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因为即使没有病态的α1-AT缺乏者的肝细胞中也可见到此种颗粒,肝病的发生似乎与组织中的α1-AT缺乏有直接关系,很多作者认为α1-AT缺乏时,蛋白质分解破坏作用增强,肝细胞内的α1-AT不能释放至血液中,因此无力拮抗内源或外源性的蛋白溶解酶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从而出现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后者又增加巨噬细胞的活力,更使蛋白溶解酶的释放量增加,进一步损害肝细胞,目前认为α1-AT缺乏发生肺部疾患有两个因素:

①血清α1-AT缺乏;

②与环境有关,特别是接触吸烟者有一定关系,PiZZ纯合子型患肺气肿者比PiMM纯合子型高20倍,PiMZ杂合子型发生肺气肿的机遇低于Pizz纯合子型,血清α1-AT有一个临界水平,低于临界水平可能发生肺气肿,而高于此水平者能通过肺泡结构保护他们不被损害,则可不发生肺气肿,血清α1-AT水平ZZ为正常的10%~15%,SZ为30%~35%,SS为50%~60%,MZ为60%,MS为80%,吸烟者患有肺部疾患,其α1-AT水平则低于正常,正常成人下呼吸道α1-AT能抑制嗜中性弹性硬蛋白酶,而患有α1-AT缺乏症的肺气肿病人由于血清α1-AT缺乏,破坏了整个肺泡结构(上皮Ⅰ和Ⅱ型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结缔组织),主要破坏结缔组织基质,在这些患者的肺泡结构中发现有游离的嗜中性弹性硬蛋白酶的同时,也有极少量α1-AT存在,逐渐消化了肺的正常蛋白组织而造成弥漫性肺气肿。

本月热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