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科医院健康咨询及预约平台
  
首页 > 按疾病找医院 >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相关知识

概述: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由Schwartz于1957年首先报道,乃因抗利尿激素(ADH,即AVP)或类似抗利尿激素样物质分泌过多使得水的排泄发生障碍所致,改变以低钠血症为突出表现。

(一)发病原因

很多恶性肿瘤可以产生ADH,从而引起SIADH,肺燕麦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引起SIADH的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约80%的SIADH由肺燕麦细胞癌引起),其他如胰腺癌,前列腺癌,胸腺瘤,淋巴瘤等也可引起SIADH,一般来说,在SIADH出现时原发肿瘤的表现已很明显,但有时SIADH可为肿瘤的首发表现,即SIADH出现时肿瘤的原发灶尚不清楚,对绝大多数肿瘤性SIADH来说,其根本原因是肿瘤组织产生过多的ADH释放到血液中,但也有研究显示,有时在切除的肿瘤组织中检测不到ADH,说明部分肿瘤性SIADH并非因肿瘤产生的ADH而引起,这类SIADH从本质上说属于异位内分泌综合征,这类SIADH的形成机制可能为:

①肿瘤组织产生一些ADH样物质,它们具有ADH的活性但与ADH无免疫交叉性;

②肿瘤组织产生某些介质刺激垂体ADH的分泌;

③肿瘤通过某种机制使中枢ADH释放的渗透调定点下降,使得正常的(甚至低于正常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也引起ADH释放。

很多神经-精神疾患都可引起SIADH,如卒中,创伤,感染,肿瘤,躁狂症等,上述疾病引起SIADH的机制尚不很清楚,推测可能系影响下丘脑功能而使得ADH的分泌不受正常机制的调控,合并有精神性烦渴的精神疾病由于病人有强迫性饮水,使体液稀释,更易引起SIADH。

不少肺部疾病可引起SIADH,如急性呼吸衰竭(特别是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者),肺炎,肺结核,机械通气等,肺部疾病引起SIADH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有人通过生物检测法在结核性肺组织中发现ADH样活性,说明在某些情况下肺组织可产生ADH或ADH样物质。

各种手术均可引起SIADH,往往出现于术后的3~5天,机制未明,在此期间,如给予低张液体(如右旋糖酐)可引起低钠血症,给予等张液体(如生理盐水)则不产生低钠血症。

药物是引起SIADH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同药物引起SIADH的机制也不相同:升压素及其类似物通过直接的效应引起SIADH;氯贝丁酯,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促进ADH的分泌发挥作用;氯磺丙脲和卡马西平不仅促进ADH的分泌,同时也增强肾脏对ADH的反应。

有些SIADH无明显原因可查,称为特发性SIADH,其ADH增多状态可持续数月到数年,特发性SIADH多属C型SIADH,部分为B型SIADH。

SIADH的常见病因如表1所示。

根据ADH分泌的特点,Robertson等人将SIADH分为4型:

Ⅰ型:也称为A型,约占37%,ADH的分泌不规则,不受血渗透压的调节,表现为自主性分泌,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SIADH多属此型。

Ⅱ型:也称为B型,约占33%,ADH的分泌受血渗透压的调节,但调定点下移,有人认为,本型SIADH即是渗透域重调综合征(reset osmotic syndrome),有人认为渗透域重调综合征乃渗透物质(包括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不适当地积聚于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内,致使渗透压感受器将正常误为高渗,引发ADH释放,因此,此综合征以前也称为病态细胞综合征(sick cell syndrome),支气管肺癌和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SIADH常属此型。

Ⅲ型:也称为C型,约占16%,ADH的分泌受血渗透压的调节,但调节作用部分受损,当血浆渗透压降低到调定点以下时仍有部分ADH分泌,有人将这种ADH分泌称为血管升压素漏(vasopressin leak),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SIADH多属此型。

Ⅳ型:也称为D型,约占14%,机体的ADH分泌调节机制完好,血浆ADH水平也正常,但肾脏对ADH的敏感性升高,也有人认为,此型病人体内存在ADH样物质,引起临床表现的是ADH样物质而非ADH本身,严格地说,SIADH一词并不适用于本型,因为并不存在ADH的不适当分泌,但习惯上仍将本型归入SIADH。

(二)发病机制

从理论上说,ADH可增加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肾脏对游离水的清除减少,于是水被保留在体内,造成体液低渗,血钠浓度降低,那么,ADH过多是否足以引起以低钠血症为主要特征的SIADH呢?早在1953年(当时还没有SIADH的报道),Lear等人就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向正常人注射长效神经垂体提取物,结果发现,如受试者饮水较少,则体重,血钠浓度及尿量并无变化;如受试者大量饮水,则导致体重增加,血钠浓度进行性下降,但并不出现水肿,一旦停止注射ADH制剂,即使受试者继续大量饮水,上述异常亦迅速纠正,这说明仅有ADH产生增加尚不足以引起SIADH,ADH产生增加同时摄入过量的低张液体才导致SIADH。

在上述实验中,受试者的饮水量是预先设定的,如果受试者的饮水量由其意愿决定,那么结果如何呢?Kovacs和Robertson等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给予健康志愿者足量的DDAVP而不限制其饮水(受试者可自由饮水),结果显示,在DDAVP的作用下受试者尿渗透压增加,尿量降低,同时体重轻度增加,血钠浓度轻度降低,但是,受试者的饮水量也不断减少,数天后与水的排泄量保持平衡,此后,受试者体重不再增加,血钠浓度不再下降,目前,对水摄入减少的机制尚不很清楚,推测可能与DDAVP使机体出现轻度水过多(overhydration)有关,水过多不仅使机体不思饮水(甚至厌水),而且对其他液体也有厌恶感,在上述实验中,给予受试者DDAVP达14天之久,也没有出现低钠血症,这一实验进一步说明,当ADH过多时,虽然肾脏对水的排泄减少,但水的摄入也减少,因此仍然难以形成低钠血症,但如果因某种原因病人饮水过多,或者补给低张液体过多,则可形成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脑细胞水肿,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ADH过多可通过肾的潴水作用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于是醛固酮分泌减少,肾脏的潴钠能力随之减弱,尿钠排出遂增加,这是形成低钠血症的另一机制,细胞外液容量的增加还引起心房利钠肽分泌增加,使得尿钠排出增多,进一步加重低钠血症和体液的低渗,SIADH一般不出现水肿,乃因心房利钠肽分泌增加使得尿钠排出增多,水分不致在体内潴留过多,由于过多ADH的持续作用,虽然细胞外液已处于低渗状态,但尿液仍被不适当地浓缩,故尿渗透压大于血液渗透压。

本月热门疾病